公证故事丨三代人等待19年:这份公证书为何让老人泪洒公证处?
- 发布时间:2025-06-03



“这是最后一次尝试了”
今年初春的一个清晨
年过七旬的一对何姓老人
抱着跨越半个世纪的家族档案
走进北京市方圆公证处
这份泛黄的档案记录着
何家三代人的悲欢离合
也埋藏着一个继承困局
当转继承遇上代位继承
这个困扰老人多年的难题
能否在公证处找到答案?

三代人的继承困局
何老先生父母的房产继承问题,堪称一部浓缩的家族史。何老先生回忆道:"我父母分别在2006年和2013年去世,留下的房产涉及我们兄妹5人。"然而,其中3个子女的离世时间与父母交错:老大2020年离世,老四1996年早逝,老五2023年去世。

“我们咨询过公证处,都说太复杂。”何老先生说道。公证员刘丽君接手这个案子时,也被这份“继承家谱”的复杂程度震惊:涉及三代人、转继承与代位继承交织。
“您慢慢说,我们从头理。”刘丽君的决定让老人看到了希望。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方圆公证处办证室里回荡着何老先生的讲述。这些细节,都被刘丽君一一记录。她说:"这不是简单的法律咨询,更像是在梳理一个家族的集体记忆。"
一张图破解继承“迷宫”

▲办理该案的公证员刘丽君。
从何家父母去世到办理继承公证,已过去了19年。面对这一人员复杂、时间跨度大的案例,公证员刘丽君躬身倾听几个小时,耐心梳理老人父母的去世时间、子女的继承顺序及代位、转继承关系。根据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她精准判定:
☞转继承:老大、老五在父母去世后离世,其应继承份额转由各自的配偶及子女继承;
☞代位继承:老四先于父母去世,其子女享有代位继承权。
通过民政部门档案馆、全国公证管理系统等平台核查信息,刘丽君绘制出清晰的继承关系图,为老人明确罗列出了办理继承所涉及的全部继承人范围,并精简需要准备的材料清单,让老人顺利办完继承公证。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五十二条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没有表示放弃继承,并于遗产分割前死亡的,其继承遗产的权利转移给他的合法继承人。
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五十二条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于遗产分割前死亡,并没有放弃继承的,该继承人应当继承的遗产转给其继承人,但是遗嘱另有安排的除外。
继承法 第十一条
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他的父亲或者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八条
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直系晚辈血亲代位继承。
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继承。
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被代位继承人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温情公证 了却半生心结
当得知问题可顺利解决时,老人眼眶泛红:“能在有生之年办妥这件事,不给子女留难题,终于安心了。”

▲当事人为公证员送来锦旗。
办理过程中,公证员专业的法律素养和细致的服务态度让老人深感温暖。事后专程送来锦旗,感慨道:“公证员的担当与付出,让我们看到了法律的温度。”


公证员手记
本案重点在于确认继承人身份。
在继承法律体系中,继承人身份的确认是继承程序得以合法有序开展的核心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围绕继承人身份认定,构建了严谨的法律框架,这不仅关乎当事人财产权益的分配,更维系着社会秩序与公序良俗的稳定。
从法律层面来看,明确继承人身份是保障继承活动合法合规的前提。继承人身份的准确确认也是维护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现实中,因继承人身份模糊导致的财产争夺屡见不鲜,甚至引发家庭矛盾激化。
综上所述,基于法律规定确认继承人身份,既是实现继承权公平分配的必要途径,也是维护家庭和睦、社会稳定与交易安全的重要屏障。严格遵循法律程序界定继承人范围与顺序,方能让继承制度在保障私权、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应有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