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助残日丨当公证遇上特殊需求:这些温暖故事正在发生…
- 发布时间:2025-05-20

✦
•
✦
一支笔、一张纸
聋哑兄弟在无声中
完成了继承公证
一通电话、一次上门
轮椅上的她足不出户
解决八年未办的房产过户
一个绿色通道、一份特殊承诺
残疾老兵的身份误差终被化解…
在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
这些发生在公证窗口的暖心故事
正在重新定义公证服务的温度
⬇️⬇️⬇️
贴心委托书公证助
退伍残疾军人完成心愿


罗先生是一位残疾退伍军人,他和他的配偶准备出售夫妻共有的位于江西省吉安市的一处房产,因为他们在北京定居生活,且年事已高,身体不便,所以他们准备签署委托书,委托受托人代为前往江西办理出售手续,并办理委托书公证。
多年前他和配偶在原籍江西省登记结婚时,两人的出生日期分别登记了农历的出生日期和阳历的出生日期,后罗先生配偶的户口随罗先生转业迁入北京,在办理户籍迁入时又将配偶的出生日期登记错误,导致他们为办理委托书公证提供结婚证相关材料时出现了结婚证上的出生日期与身份证上不符的情形。
罗先生来到北京市长安公证处申请办理此项公证。长安公证处特别为他开通了“绿色通道”,尽快办理,承办公证员在审查罗先生提交的上述相关材料时,采用了对结婚材料进行调查核实及罗先生和配偶发表承诺相结合的方式,为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办理了售房委托书公证,达成了他们出售房屋的心愿。

无电梯老房困住母女
公证化解轮椅上的继承难题

59岁的杨女士,因小儿麻痹症致重度残疾,时时刻刻都离不开轮椅,再加上房子没有电梯,出门很不方便。杨女士的母亲94岁高龄,上下楼也很吃力。为此,杨女士一直想卖掉现在的房子,换一套有电梯的新房,解决出行难题。
目前住的房子是杨女士父亲留给她的,父亲去世后,尽管有遗嘱公证,但由于出行不便,八年时间里,杨女士都没有办理将房子过户到自己名下的相关手续。
按照以往的流程,从取得遗嘱继承公证书,再到不动产登记大厅办理过户,算下来至少要跑五趟,这让杨女士犯了愁,于是来到中信公证处寻求解决办法。没想到公证员告诉她,以她的具体情况,可以申请一站式公证服务。

▲中信公证处公证员为当事人办理公证。
公证员为其设计了一站式、综合性、个性化公证法律服务。
☞证前:帮助杨女士开具公证材料,收集、排查、核实证据。
☞证中:借助公证核实信息系统等信息化手段,调查、核实相关信息,让信息多跑路、当事人少跑腿。
☞证后:公证处指定专人帮助杨女士和其母亲代办房屋继承过户,将公证书和新办理的不动产权证第一时间送到当事人家中。
一站式办理有效地解决了杨女士和母亲行动不便、办理公证难、开具材料难、办理过户手续难的问题。杨女士只需提出申请,就可以足不出户拿到公证书,并完成房屋过户,实现了继承公证和不动产登记两个事项一站办理。
公证现场没有一句话
两兄弟却频频点赞

不久前,首佳公证处公证员吕苓西接待了两位“特殊”的当事人,他们来到公证处,就开始用手不停比划着,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两位当事人是一对聋哑人兄弟。两兄弟听不见、也不能说,无法通过言语交流,给办理公证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吕苓西通过接触发现,两兄弟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能够流利地书写,也能熟练使用电子设备,她找来纸笔,通过书写与兄弟二人“交流”。
原来,二人此番来公证处,想申请办理继承父母房产的相关公证。面对两兄弟的特殊情况,吕苓西为他们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无声”公证方案。

▲首佳公证处公证员吕苓西为当事人办理公证。
吕苓西与两兄弟添加了微信,通过文字了解清楚两名继承人对于遗产分配的意愿,发微信指导他们准备公证材料,减轻了二人来回奔波的负担。随后,吕苓西又与被继承人的人事档案部门多方协调,协助两兄弟调查核实了继承相关情况。审查清楚后,公证员加紧安排时间为他们办理了继承手续。办手续时,吕苓西通过书写询问,两兄弟通过书写作答。“交流”顺畅,既保障了他们的合法权益,又保证了公证程序的正当性、完整性。
兄弟二人中的哥哥有个习惯,当他听明白了吕苓西的询问,就竖起大拇指,再把想法书写下来。虽然不能说话,但他善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脸上一直挂着笑容,他的积极乐观让吕苓西深受感动,同时吕苓西的耐心服务也让两兄弟感受到了公证的温情。

▲当事人为公证人员写的表扬信。
当他们拿到公证书时,哥哥又一次竖起了大拇指。为表感谢,兄弟二人还亲笔书写了一封感谢信,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公证服务的认可。“您们一心为民服务,工作优质高效,真正做到了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为您们优良的工作作风点赞!”

这些案例是公证助残的缩影
残疾人是特殊困难群体
需要格外关心、关注
公证作为公共法律服务组成部分
与残疾人权益保障密切相关
多年来,首都公证行业坚持
公证法律服务的公益属性
推出多项针对残疾人的
公证优惠扶助措施

01
各公证机构向残疾人减免公证费、服务费等公证费用。

02
开通绿色通道,实现咨询受理、材料审核、公证办理全流程提速,各公证机构安排专人引导残疾人申请办理公证事项,实行公证员“首问负责制”,同等条件优先办理。

03
做好风险提示及权利义务告知,切实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04
完善服务设施,配备轮椅、老花镜等适老化、无障碍设备,为残疾人申请办理公证事项创造无障碍环境。

05
加大公证助残公益法律服务活动的社会宣传力度,回应残障人士法律诉求。
